占卜术中常有人争论本宫与他宫是否真实存在。铜钱落地成卦时,世爻所在的卦宫被称作本宫,其余五宫则归为他宫。这概念最早见于明代抄本《火珠林注疏》,但并未在《周易》原文中找到直接依据。有人翻遍焦延寿的《易林》,也只见卦象流转,未见明确分宫之说。
实际操作中倒常见卦师用本宫定位事主根基。比如测家宅,世爻落乾宫则主西北方有梁柱缺损;问婚配,应爻入坎宫可能暗示北方水域带来阻碍。这类用法虽流传甚广,却像层窗户纸——捅破了看,不过是把卦宫当方位标记的取象法。
反对者举出反例。某次占疾病得震宫本宫卦,按惯例该寻东方医者,结果求医西南反而痊愈。卦师辩解称震宫属木,西南坤土恰能培木,这解释倒把本宫他宫变成了可变参数。说到底,卦宫划分更像动态坐标轴,随事态旋转调整。
更有趣的是游魂卦与归魂卦。当世爻跑进其他卦宫,有些流派坚持仍以原始卦宫为本,有些则主张宫位随世爻迁移。见过两派卦师为这事争得摔茶杯,最后各自用相反断法竟都验了。这事要深究,怕是要扯到卦气流转的根本机理。
宋元时期的六壬典籍里倒藏着线索。《景祐六壬神定经》提到“本局为体,变局为用”,与六爻本宫他宫的说法暗合。不过六壬用天地盘,六爻用卦宫,体系注定不同。硬要对应,就像拿茶壶配酒盅——形似神不似。
民间有些老卦师根本不理会这些概念。他们看卦像读话本,哪宫发动就讲哪段故事。曾见老者解卦,本宫卦出现离火,直接说“南边灶台该修了”,压根不提宫位所属。结果主家真在厨房找到裂缝的灶神像。这种实用主义反倒消解了理论争执。
若细查纳甲体系,宫位归属确实影响装卦。安六亲时要先定宫位五行,这本宫定位成了必要步骤。但换个角度看,不过是装卦规则的需要,未必代表真实空间方位。就像数学公式里的变量符号,本身不带吉凶。
今人用电子排盘,宫位划分全由算法决定。曾有程序员尝试随机打乱宫位排列,结果解卦准确率竟无明显变化。这实验虽不严谨,倒给本宫他宫的必要性打上问号。或许就像星空分野之说,信则方位显灵,疑则符号游戏。
春日的占卜摊前,总有学徒追问宫位奥秘。老卦师眯眼摩挲着龟甲,半晌吐出口中的枣核:“宫位如衣裳,事理才是骨。衣裳能换七八套,骨头可只有一副。”斜阳把卦摊的影子拉得老长,盖住了地上画着的八卦方位图。